2005年11月1日 星期二

記者為文 豈可不慎乎

世界大賽打完了 長達半年的NBA賽季今天登場
但是中時編輯部落格 最近卻出現一場茶壺裡的風暴
而且還有持續擴大的趨勢

怎麼說呢

一篇原本是寫今年世界大賽的特稿 被網友抓包
裡頭文章不僅當了文抄公 檢現成翻譯美國的espn專欄
為文者更加油添醋 在其中一段文章
借國外專家之口
捏造完全不存在的情節

記者寫報導 有時遣詞用字誇張 原是無可厚非
但憑空想像 率意為文
陳述的不是事實而是畫虎爛
儘管備受爭議的原文只有短短幾句
可就值得好好商榷了

這邊附上的是一篇較有代表性 在台灣野球網找到的

寫著寫著 想起美國CBS的老牌新聞節目六十分鐘
當初資深主播丹拉瑟引用了不實資料
報導總統布希利用關係改服國民兵役內幕
結果因為被部落格踢爆引用資料是捏造的

最後 丹拉瑟不得已黯然辭職下台
不管現在科技多進步 網路多發達
回歸本源 記者為文 豈可不慎??

Yali

Brad Lidge Posted by Picasa


有一份報紙,叫做中國時報,他自詡為質報,但是其中許多新聞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都令人懷疑。 這份報紙的體育中心主任,也就是體育版的負責人,叫做吳清和,這位先生在他的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sports 中對自己的描述是: 「一生從事體育事項,只有興奮只有感動,台灣體育難出頭天,通常都是人謀不臧,見不善我若不開口,凡世間何人敢作聲?」 好一個正義之士。 但是問題是,這份報紙的體育版的品質,公認是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其一是因為記者處理新聞的熱忱不足,寧以翻譯充版面而缺乏主動報導的能力,其二是記者處理新聞專業不足,報導與譯電錯誤百出,自以為是的評論比比皆是。更甚者,這些記者毫無反省之心,這種態度就好像是說:「這個版面是我的,我要怎樣寫就怎樣寫,你能奈我何?」 這種心態終於在吳清和的身上完全發酵。 在十月22日中國時報體育版由吳清和所寫的報導:「都曾淪為敗戰罪人 利吉的痛 艾克斯里很了」,同時登載於他的部落格,標題為:「每職棒終結者的痛 誰最知道?」,這篇報導完全引用美國 ESPN 的特約專欄作家 Sean McAdam 的文章,名為「Eckersley understands Lidge's pain」。但在吳清和之文其中有一段是 McAdam 的原文沒有的: 「著名的美國職棒作家麥克亞當(Sean McAdam)發現了,經他向太空人隊探聽,原來利吉在第6戰第8局投了4球後,主動向牛棚教練表示 他投不來,並一直說「I can’t , I can’t...」然後便逕自到選手 休息區獨坐。」 這是很驚人的報導,因為這表示太空人隊的 Brad Lidge 已經在國聯冠軍戰中有心理崩潰的跡象,故他在世界大賽的表現令人擔心。但是所有關心美國職棒的球迷都會問:這是真的嗎?這是被從未被外電描述為「weak」的Lidge嗎? 我第一反應當然是,以吳清和的紀錄,這大概又是他的創作。所以我在他的部落格該文的留言版問了這樣的問題(現已被有民主素養和在部落格暗批別人在「只會在網路背後罵我」的他刪除),並說到我會問 Sean McAdam 向其確認。

在網路上找到 McAdam的email address後,我寄給他如下問題:

Dear Mr McAdam, I am one of your readers of your ESPN column.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for providing us such excellent baseball articles. I enjoy reading them very much. Secondly, recently a sports reporter of a Taiwanese newspaper "China Times" named Wu wrote an article (in Chinese) about the game 6 of NLCS. According to Wu' article, you approached the Astros after the game, and found out that Brad Lidge, after 4 pitcher at the 8th inning, refused to go to the field. And Lidge kept on telling the pitching coach; "I can't, I can't...." After a diligent search on the internet, I cannot find an article of yours stating Lidge's unwillingness to pitch at that game as Wu claimed. For me, it is hard to imagine Lidge would have said something like that. Maybe it is something you wrote for other media than ESPN? I would be very appreciative if you can inform me about whether you have written things like that or it is just a made-up by this reporter Wu?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Have a nice world series.

Eric 很快的在24小時內 McAdam 回覆:
Eric, Thanks for the kind words. However, I wrote no such thing about Brad Lidge. I merely wrote a column in which I spoke to Dennis Eckersley (who gave up a famous post-season homer in the 1988 World Series) and asked him what Lidge was going through. Sean McAdam

所以,這位「一生從事體育事項,只有興奮只有感動」的吳清和先生,消息來源到底在哪裡,如果沒有,你還有資格當作一個記者嗎?吳清和作了一件比嫖竊文章更令人不恥的事情:捏造新聞。吳清和捏造了兩個謊言:他的捏造新聞中的美國棒球專欄作家 Sean McAdam 沒有在國聯冠軍第六戰後詢問太空人隊。太空人隊的投手Brad Lidge 沒有拒絕上場投球。你對不起 Sean McAdam,你對不起 Brad Lidge,你更對不起台灣的體育讀者。 所以我請問中國時報的主管們:你們對於捏造新聞的記者如何處置?是加薪,留用原職還是其他?我也請問吳清和先生:身為體育中心主任,你為何要捏造新聞?一份這麼難看的體育版,能不能有一點點專業與熱誠?我要提醒中國時報的主管,記者,與其他熱愛體育的網友:王建民的比賽,中國時報沒有派出一組記者前往美國。在荷蘭的世界杯成棒賽與在卡達的亞洲盃籃球賽,中國時報的報導全都是「台北報導」。台灣全運會的篇幅更比不上翻譯的外電。看來是中國時報自「少林棒球」事件後,從不注意體育版的品質,更不關心台灣體育的發展,遑論「一生從事體育事項,只有興奮只有感動」??? 中國時報的報導的爭議性,一部份在於他是用,套句他常用來批評陳政府的話,「意識型態辦報」。所以許多政治上的新聞會因為他的意識型態而扭曲,這也是因為目前台灣人對於台灣本地與台灣與對岸之間關係的認知不同下的結果。但是對於體育,對於棒球,對於新聞的專業,這些可以超越政治意識型態的報導,竟然可以捏造再捏造,這真是費所思夷。各位可曾想過台灣的亂象有一部份就是因為這些媒體的錯誤報導造成的?台灣的「質報」的體育版是在這樣的人的主導,我們還寄望台灣的體育環境能進步多少? 所以我是不是可以建議大家:我們不要看中國時報體育版,包括平面與電子版,反正有其他報紙的報導可以選擇。然後看中國時報如何處理這捏造新聞的記者。如果你贊成,請告訴你的朋友來響應。 對於中國時報與吳先生,我是不是無端找碴,自有公評。

後記:
觀察這個事件到今天為止 真的有那種"野火燎原"感覺
部落格與部落格之間的串連 威力之大
之前CBS六十分鐘案例 我還只是耳聞
這一回算是真正見識到了
這裡附上的連結是另外一篇 有空看看吧

02/11/05